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实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多级串联,以电阻/电容/二极管(RCD)缓冲电路为动态均压电路,通过数学分析及PSpice仿真验证,建立了RCD缓冲电路参数选择模型;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光纤隔离传输,以M57962L为IGBT驱动器的驱动电路及故障反馈电路,能驱动32只串联IGBT并对其进行过流和短路保护,32只IGBT的最大导通时间不超过90 ns,短路保护响应时间约为6μs;设计了8路独立输出的50 kV隔离的高压隔离电源,实现IGBT串联电路各部分的供电及电隔离.基于以上IGBT串联方法,实现了32只1200 V IGBT的串联,串联电路可稳定工作在20 kV电压下.
推荐文章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串联应用中暂态均压特性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串联
暂态均压
Saber仿真
蒙特卡罗分析
高速集电极沟槽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电场截止
关断下降时间
雪崩能量
强度
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串联匀压并联匀流模拟分析
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
匀压
匀流
RCD缓冲网络
电流平衡变压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串联关键技术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IGBT串联 RCD缓冲电路 IGBT驱动 短路保护 高电压隔离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脉冲功率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5-131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386
字数 21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HPLPB20132505.13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海军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19 135 6.0 11.0
2 王剑平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65 1515 24.0 36.0
3 盖玲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12 261 9.0 12.0
4 黄康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5 94 4.0 5.0
5 余琳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GBT串联
RCD缓冲电路
IGBT驱动
短路保护
高电压隔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