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作为苏联文学的红色经典一度被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思潮所淹没,伴着俄罗斯文学去政治化的呼声,《毁灭》因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被读者冷落.然而如果我们跳出政治意识形态的藩篱再读这部作品,小说却隐含着生与死的这一存在主义命题、展现着对人的生存与死亡的本质探索.笔者以列夫·托尔斯泰和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生死观为参照系从契合与超越、个性与集体、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重新解析《毁灭》,阐释该作品的存在主义表现,挖掘作品蕴涵的哲思.
推荐文章
试析存在主义视角下大学教师的教学观
存在主义
高等教育
大学教学观
高教改革
大学教师
浅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苍蝇》
戏剧《苍蝇》
存在
自由
责任
选择
比较存在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观
存在主义
建构主义
学习观
从存在主义视角谈高中生物生命课堂的构建
存在主义哲学
高中生物
生命课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与死的维度:存在主义视域下的《毁灭》
来源期刊 俄罗斯文艺 学科
关键词 存在主义思想 生与死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9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丽欣 南开大学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存在主义思想
生与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俄罗斯文艺
季刊
1005-7684
11-5702/I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2-5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6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