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是通过合义务替代行为的思考方式,检验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与法益损害之间的特别规范关联.这与过失犯规范要素的基准行为化、评价重心的客观归责化是直接相关的.结果避免可能性所检验的特别规范关联与注意规范的保护目的、构成要件的保护目的并不相同,后者划定了规范发挥效力的范围,前者则意在确认该规范在此范围内的个案实效性.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假定因果关系都运用了假设性思维,但在具体思维类型、替代因子的选择、判断的目的及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应混淆.结果避免可能性的检验是规范实效而非事实判断的问题,属于风险实现而非创设风险的阶段.在合义务替代行为依然可能产生法益侵害后果的场合,若能判定履行义务行为显著降低了结果发生的概率,即可进行不法归属.
推荐文章
“可能性”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
可能性教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学探讨
小学数学
可能性
教学
国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
国学教育
必要性
可能性
研究
“美的阶梯”中灵魂超越的可能性
“美的阶梯” 灵魂
教育
超越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结果避免可能性与过失犯的客观归责
来源期刊 北大法律评论 学科
关键词 结果避免可能性 合义务替代行为 假定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风险升高与结果归属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44
页数 22页 分类号
字数 1809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然 北京大学法学院 14 77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14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2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结果避免可能性
合义务替代行为
假定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大法律评论
不定期
978-7-301-19600-7/D?2949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5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