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冠突散囊菌stf1基因的全长DNA序列.该序列全长3 029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664bp,从114-2 908bp,在253bp处含有一个131bp的内含子,预测编码887个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Snd1/p100转录因子同源.应用相对定量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tf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的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个基因在子囊孢子时期的表达量最高,在分生孢子时期的表达量最低,相比子囊孢子时期下降了1倍.为深入研究冠突散囊菌的产孢调控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推荐文章
茯茶冠突散囊菌发酵生产吲哚生物碱的研究
冠突散囊菌
发酵条件
吲哚类生物碱
内含成分分析
茶树bZIP转录因子基因CsbZIP1的克隆与表达定位
茶树
bZIP转录因子
CsbZIP1
亚细胞定位
克隆表达
慈竹WRKY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及其胁迫诱导表达
慈竹
WRKY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胁迫诱导
海岛棉转录因子基因GbMYB60的克隆、表达及其抗逆性分析
棉花
MYB转录因子
甘露醇
非生物胁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冠突散囊菌转录因子stf1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7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401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作易 140 1400 18.0 28.0
2 刘永翔 65 354 9.0 13.0
6 王玉臣 7 37 3.0 6.0
8 谭玉梅 14 76 6.0 7.0
19 桑石磊 4 2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突散囊菌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