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作为安徽省主要中低产土壤类型之一,砂姜黑土不良属性严重制约旱地粮食作物稳产增产,因此本研究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砂姜黑土微生物特征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为改善砂姜黑土生态功能、 提高地力可持续性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基于安徽省杨柳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研究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CK)、单施化肥( NPK)、单施有机肥( M)、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 ( 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 ( HMNPK)砂姜黑土耕层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等微生物学性状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态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 M、MNPK和HMNPK)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 15.68 22.80倍) ,尤其是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二者分别于M、MNPK处理达最高值(30.50 ×10 5 cfu/g和15.50 ×10 4 cfu/g);长期单施有机肥对土壤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单施化肥有利于土壤真菌数量的增加. 施用有机肥( M、MNPK和HMNPK)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MNPK处理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最高,达119.74%,但与M、HMNPK处理差N不明显,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幅达88.46%,显著高于M、HMNPK处理;长期单施化肥仅对微生物量碳含量有提增作用(38.87%),对微生物量氮作用不明显,其对微生物量碳的提增作用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 长期单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与转化酶活性,抑制磷酸酶活性,长期单施化肥的作用则相反.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9个生物指标降维提取出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以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脲酶和转化酶为主要影响因子,第二主成分以为真菌、酸性和中性磷酸酶为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代表了与碳、氮和磷循环密切相关微生物影响因子. 通过综合得分把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微生物生态划分为3个等级,一等包括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与高氮),二等包括长期单施有机肥,三等为长期单施化肥与不施肥. [结论]通过综合评价可得,砂姜黑土的微生物生态状况在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最佳,单施有机肥次之,而长期单施化肥与不施肥的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