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春秋时期的乐论是西周礼乐制度衰落背景下一些贤士大夫和王国乐官对“乐”的地位、功能、性质等问题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早期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表现形态.春秋乐论在发展中以礼、仪相分为基本思路,逐渐聚焦于乐与政治、乐与道德、乐与审美等重要主题,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见解和极为广阔的思考领域,从而为后来的儒家乐论启示了论乐思路,确定了价值取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春秋时期乐论观念的四个主题
来源期刊 孔子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春秋乐论 礼乐 政象乐 乐以安德 乐从和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儒学史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130
页数 7页 分类号 B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祁海文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28 127 7.0 10.0
2 朱军利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11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春秋乐论
礼乐
政象乐
乐以安德
乐从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孔子研究
双月刊
1002-2627
37-1037/C
16开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6号
24-7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