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兰新二线大梁隧道施工至向斜翼部灰岩与板岩接触带时,多次发生突水突泥灾害,最大涌水量10 000 m3/h,共涌出泥砂及块石约20000 m3,淤积隧道长度236 m.通过对突水突泥灾害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研究结论:(1)深埋铁路隧道向斜翼部软、硬岩接触带,由于导水性良好,围岩软弱破碎,易发生突水突泥(石),因此,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防止灾害发生;(2)隧道突水突泥发生后,应对清淤风险进行必要的评估,清淤到合理位置时应及时施作封堵墙,防止次生灾害发生;(3)针对隧道突水突泥,采取“正面封堵、侧面迂回、高位截排”措施可以形成处理工作面,并开辟新的工作面,形成两端夹击处理局面,同时高位截水可以降低溃口的处理难度,经该工程实践证明,“两端夹击、注浆加固、管棚支护”措施是处理突水突泥的有效方法;(4)本研究成果可以在类似隧道突水突泥处理中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治理技术与应用
突水突泥
隧道施工
治理技术
溃口治理
突水突泥影响下隧道围岩松动圈变化测试与分析
隧道工程
突水突泥
围岩松动圈
地质雷达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岩溶隧道
突水突泥风险
因素权值
三阶段评估
岩溶隧道涌水突泥过程演化研究
岩溶隧道
涌水突泥
阶段划分
演化过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兰新二线大梁隧道突水突泥原因分析与治理
来源期刊 铁道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隧道 突水突泥 分析 治理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隧道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U25
字数 246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少强 15 157 7.0 12.0
2 何志军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 12 77 5.0 8.0
3 张民庆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 20 126 7.0 9.0
4 黄鸿健 3 36 3.0 3.0
5 单红雨 2 1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8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00)
二级引证文献  (2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隧道
突水突泥
分析
治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工程学报
月刊
1006-2106
11-3567/U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8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