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麻醉不同时点(期间)手术环境致病微生物的检出情况,从而评估不同麻醉时点的微生物感染风险,为今后控制因麻醉过程导致的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全院手术室每日第一例全麻手术的相关器材进行采样,规定预计手术时间≥2 h以上者可以进行采样,采样对象有静脉三通旋转阀、氧气流量调节钮、减压阀门、螺纹管接口、麻醉机呼出气入口、麻醉机呼吸回路氧气入口,共采集了84例手术的504个采样点(84例手术,每例手术均采集上述6个采样点,共504个采样点),并在麻醉操作前(时点0)、麻醉操作后5 min(时点1麻醉操作后5min)、麻醉操作后2h(时点2麻醉操作后2 h)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静脉三通旋转阀在时点0的标本未培养出细菌,合格率为100.0%,但时点1检出阳性61例,合格率为27.4%,时点2检出阳性84例,合格率为0.0%;氧气流量调节钮、减压阀门、螺纹管接口、麻醉机呼出气入口以及麻醉机呼吸回路氧气入口的细菌数均在允许范围内,各时点的合格率均为100.0%.静脉三通旋转阀及螺纹管接口时点0时无细菌检出,其余检测点在各时点均有细菌检出.在检出的细菌中,3个时点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棒状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棒状杆菌在静脉三通旋转阀、螺纹管接口及麻醉机呼出气入口时点1时未检出,但在麻醉操作后5 min及麻醉操作后2h各采样点均被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在静脉三通旋转阀时点1及时点2及减压阀门各时点均被检出.结论 在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静脉三通旋转阀污染比例较高,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在麻醉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控制因麻醉过程引起的医院感染.
推荐文章
陕西省12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估
中药饮片
微生物污染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风险评估
基于风险情景意识评估的跑道入侵风险防控
跑道入侵
系统风险情景意识
情景意识差错演化
风险防控
STPA
微生物持续性感染与治疗性疫苗
微生物感染
疫苗中图号
R183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评估不同麻醉时点的微生物感染风险情况
来源期刊 现代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麻醉 微生物 医院感染 风险评估
年,卷(期) 2015,(15) 所属期刊栏目 卫生政策与管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54-2756
页数 分类号 R19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鲁海兵 郑州市儿童医院麻醉科 13 38 3.0 5.0
2 刘金金 郑州市儿童医院手术室 4 14 1.0 3.0
3 齐金莲 郑州市儿童医院麻醉科 10 3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麻醉
微生物
医院感染
风险评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预防医学
半月刊
1003-8507
51-1365/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183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56
总下载数(次)
56
总被引数(次)
1615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