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苯甲酸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荧光物质的特性,建立一种测量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方法]试验采用氢氧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缓冲溶液调节缓冲液pH,并通过对测定前处理样品的时间、温度、缓冲液pH以及苯甲酸用量等单因素试验来确定最佳单因素水平,并用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确定以苯甲酸为促荧光物质测定饮品中维生素C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苯甲酸对维生素C促荧光明显,可在激发波长310 nm,发射波长410 nm处测其产物的荧光强度.维生素C浓度在1.00×10-4~5.05×10-4g/ml范围内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较低,相关系数为0.989.[结论]研究表明,荧光法测定饮品中维生素C结果比较准确,方法可行.
推荐文章
HPLC法同时测定多维元素片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
维生素 A
维生素 E
HPLC
多维元素片
维生素C阴道缓释片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维生素C
含量测定
碘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硅胶吸附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研究
维生素E
比旋光度
硅胶吸附
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比较
果蔬
维生素C含量
测定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响应面法优选荧光测定维生素C的工艺条件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维生素C 荧光分析法 苯甲酸 响应面法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56,2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09.9
字数 43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淑云 26 160 7.0 11.0
2 陈帅 2 0 0.0 0.0
3 张鼎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维生素C
荧光分析法
苯甲酸
响应面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