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降低压燃式发动机颗粒排放,在一台压燃式发动机台架上,分别使用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PODE混合物作为燃料,利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SMPS)测量分析了发动机颗粒排放物粒径分布及数量浓度。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下,纯PODE发动机颗粒排放物粒径小,集中在10~30 nm的小粒径区域,而原柴油机则分布在10~200 nm更大粒径的区域;柴油中掺混适当比例PODE可大幅降低发动机颗粒排放总数和颗粒物体积;相同发动机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混合燃料发动机排气颗粒的比排放浓度降低;速度特性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混合燃料发动机排气颗粒比排放浓度增加。
推荐文章
聚甲氧基二甲醚对柴油质量与燃烧排放影响研究进展
聚甲氧基二甲醚
柴油调合组分
应用
润滑添加剂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二甲醚
润滑添加剂
发动机
性能
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工艺介绍
聚甲氧基二甲醚
甲缩醛
甲醛
甲醇
三聚甲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甲氧基二甲醚对发动机超细颗粒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 排放物 粒径分布 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汽车节能与环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0-336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421.5
字数 60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484.2016.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武高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5 1309 21.0 31.0
2 魏小栋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29 2.0 5.0
3 朱益佳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44 3.0 4.0
4 林达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3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压燃式发动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
排放物
粒径分布
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季刊
1674-8484
11-5904/U
16开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1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