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决高丹草因水分高造成青贮发酵品质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干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及干草添加量(12.5,25.0,37.5和50.0 kg/t)对混贮高丹草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青贮高丹草的丁酸含量较高,弗氏评分等级仅为“可”,添加干草混贮可显著提高青贮高丹草的发酵品质,从添加干草的种类来看,添加小麦秸秆组青贮发酵品质最高,添加苜蓿干草组营养价值最高,苜蓿干草组的体外72 h 干物质消失率(IVDMD)、产气速率(c)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AGPR)均为最高,3种干草在72 h 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从干草的添加量来看,添加25.0 kg/t 干草的青贮发酵品质最优,达到产气量1/2所需要时间也最长,添加50.0 kg/t 干草的营养价值和 IVDMD 最高,添加37.5 kg/t 干草的产气速率和 AGPR 最大,添加不同重量干草对混贮高丹草的72 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无显著影响(P >0.05)。综合考虑青贮发酵品质和饲料营养价值,得出最佳的混贮模式为在高丹草中添加37.5 kg/t 小麦秸秆,添加50.0 kg/t 苜蓿干草混贮高丹草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最高,添加37.5 kg/t 苜蓿干草组产气速率最快,添加50.0 kg/t 小麦秸秆组的72 h 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最高。
推荐文章
垃圾填埋场厌氧产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填埋气
厌氧
动力学分析
产气模型
扇形射流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扇形射流
温度分布
压力分布
水力损失
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及遥感反演
稀疏植被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风速
LAI
植株密度
空气动力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贮模式对高丹草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高丹草 混合青贮 营养价值 青贮发酵品质 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8-196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57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86/cyxb20152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佳海 109 356 9.0 12.0
2 李源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55 680 13.0 25.0
3 刘贵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67 545 13.0 21.0
4 赵海明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47 405 12.0 19.0
5 曾兵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 39 285 11.0 15.0
6 梁欢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 11 65 4.0 7.0
8 游永亮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27 85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3)
共引文献  (231)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丹草
混合青贮
营养价值
青贮发酵品质
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市61号信箱)
54-8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