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亚铁氰化钾阻抑光度法测定药剂中抗坏血酸的新方法.方法 在醋酸介质中,Fe3+与K4[Fe(CN)6]反应生成可溶性普鲁士蓝,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能将Fe3定量还原为Fe2+,有效阻止普鲁士蓝的生成,根据Fe3+与K4[Fe(CN)6]反应生成可溶性普鲁士蓝的吸光度下降值(△A)与还原性药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间接测定出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 选定条件下,抗坏血酸在0.45 μg/ml~16 μg/ml时在特定波长处与吸光度下降值(△A)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98 4,检出限为0.15 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2%、1.97%(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用于药物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推荐文章
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铃薯中抗坏血酸含量
分光光度法
马铃薯
抗坏血酸
盐渍黄瓜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亚铁氰化钾
测定
亚铁氰化钾对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化学镀铜的影响
亚铁氰化钾
次磷酸钠
化学镀铜
沉积速度
晶体结构
表面形貌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苯胺
阻抑
动力学光度法
孔雀绿
苯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铁氰化钾阻抑光度法测定药剂中抗坏血酸
来源期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抗坏血酸 阻抑反应 分光光度法 亚铁氰化钾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与药品检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2-954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5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花 7 6 2.0 2.0
2 张武 1 0 0.0 0.0
3 王丽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坏血酸
阻抑反应
分光光度法
亚铁氰化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半月刊
1004-8685
41-1192/R
大16开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80-15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68
总下载数(次)
3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