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索木耳田间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实验研究了全光照微喷条件下,地面摆放方式对木耳产量、色泽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上摆放黑木耳菌棒的前期产量提高25.6%,远高于地膜上摆放菌棒的产量,草地单个菌棒提高产量35%;与铺地膜相比,草地上摆放菌棒前、后期的单耳面积分别提高21%和11.8%,单耳平均重量分别提高13.8%和21.1%.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黑木耳的色差值相差不大,但地面铺膜的病害情况比草地上严重.露地栽培时草地菌棒摆放方式更适合黑木耳生长.
推荐文章
不同培养基质和栽培方式对黑木耳感官品质影响
黑木耳
黑木耳培养基质
黑木耳栽培方式
黑木耳感官品质
富硒栽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黑木耳
富硒栽培
产量
硒含量
红色纳米硒
不同木屑栽培对黑木耳品质的影响
黑木耳
桑木屑
杂木屑
氨基酸
长白山地区春季栽培时间对黑木耳出耳的影响
黑木耳
代料栽培
栽培时间
栽培性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全光照微喷条件下2种栽培方式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农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黑木耳 栽培方式 产量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林学/园艺/园林/食用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46.6
字数 325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阿布来提·托合提热结甫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2 高晓静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0 0.0 0.0
3 张松伟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4 王思凡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5 唐美婵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85)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木耳
栽培方式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学学报
月刊
1007-7774
11-6016/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18-161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2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