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典籍,著名的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和瑞典汉学家高本汉都曾对其进行过翻译和注释。他们的注释有着各自的学术特色,在注释目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既存在一些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其不同原因主要包括各自所处的社会语境、个人经历、对典籍的认识以及参考资料的选择等。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来看,理注与高注所引用的互文本的社会内容有所不同,二者对互文本的引用、吸收等也有诸多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其不同也反映了西方汉学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经过了一个从“注释性”到“解释性”的演变过程。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体认西人对《尚书》等中国典籍的认知路径和规律,也可以为汉学、翻译学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推荐文章
理雅各《道德经》译本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方式
道德经
理雅各
文化因素
翻译
理雅各和林语堂的《礼记》英译本对比分析 ——以翻译伦理为视角
《礼记》
翻译伦理
理雅各
林语堂
英译本对比
任本荣汉绣审美形态研究
任本荣
汉绣
审美形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理雅各与高本汉的《尚书》注释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海外华文教育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尚书》 理雅各 高本汉 互文性 注释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8-171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H15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思芹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18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尚书》
理雅各
高本汉
互文性
注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外华文教育
双月刊
2221-9056
CN-35(Q)第069号
16开
中国福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4-80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0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4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