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的致病机制,将PRV QBA株按0.5个感染复数(MOI)的剂量接种PK-15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1、2、4、6、8、12、24 h收取细胞并提取microRNA(miRNA),采用茎环引物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prv-miR-LLT11a的表达时相.RT-qPCR扩增结果显示,熔解曲线峰值单一,扩增曲线拐点清晰.RT-qPCR检测结果表明,PRV QBA株感染PK-15细胞1 h后,prv-miR-LLT11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随后表达量下调,在感染6 h后表达量降至最低,感染8 h后表达量持续急剧升高.
推荐文章
猪伪狂犬病毒引起PK-15细胞自噬的研究
自噬
猪伪狂犬病毒(PRV)
LC3
自噬流
复制
Beclin-1
PK-15细胞敲除TANK结合激酶1基因促进猪伪狂犬病病毒复制的研究
CRISPR/Cas9
TANK结合激酶1
基因敲除
猪伪狂犬病病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RV感染PK-15细胞对prv-miR-LLT11a表达时相的影响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prv-miR-LLT11a 茎环RT-qPCR 表达时相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畜牧·兽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55.3
字数 30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7.06.02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伪狂犬病病毒
prv-miR-LLT11a
茎环RT-qPCR
表达时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