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著以中国的社会转型为背景和论述前提,研究从传统生活样式向公共生活形态转型的条件、机制以及伦理困境与克服;探索公共性、公共理性、公共精神得以确立的制度保障、个人德性保障及其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关系。社会转型意味着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这需要人们寻找新的联合路径与方式,即进入公共生活。作者通过分析公共生活的伦理模式和公民的德性养成机制,着力探究社会转型与人的发展的双向互动,分析中华民族国民性格的现代转化与精神品质的更新对社会转型的意义,并由此探讨中国的公共生活建构的可能方式。在揭示公共生活的一般形式与表征的基础上,分析转型期中国的制度变革与人的精神气质的现代转型的维度。
推荐文章
当代公共生活面临的伦理困境研究
公共生活
伦理困境
陌生人社会
情理矛盾
群己调适
社会转型首先应解决社会不公
社会转型
社会不公
中国经济
著名学者
群体事件
维权问题
于建嵘
农民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模式--以沙集电子商务为例
电子商务
农村
转型
沙集模式
政策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构
社会转型期
道德
建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公共生活伦理研究:以中国的社会转型为背景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精神品质 现代转化 生活样式 个人德性 国民性格 伦理模式 公共精神 公共理性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9-419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精神品质
现代转化
生活样式
个人德性
国民性格
伦理模式
公共精神
公共理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