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洞桩法作为一种修建地下车站的新兴工法,发展迅速,但其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地表沉降及管线变形上,忽视了地下结构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尤其缺乏对于四洞三跨结构洞桩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研究.本文以北京地铁16号线苏州街站工程为背景,基于实测数据对导洞开挖阶段地表沉降的发展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有限元方法动态模拟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过程,研究四洞三跨结构洞桩法各施工阶段引起的土体变形规律.研究结论:(1)多个相邻导洞同时开挖会引起“群洞效应”;(2)对地表沉降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导洞开挖、初衬施工及二衬施工这三个阶段,占总沉降量的比值分别为32%、55%和7%;(3)二衬施工完后,支护体系初步形成,除开挖面底部土体因卸荷产生竖向隆起外,其他土体主要以水平变形为主:拱顶上部土体向车站中心发生一定水平位移,同时拱顶两侧土体受支护结构伸张变形的影响,向车站外侧发生明显水平位移;(4)本研究结论可为洞桩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对地层和刚性接头管线的影响
洞桩法
地铁车站
地表沉降
刚性接头管线
管-土相互作用
施工影响
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垂直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顶管
土体变形
正面附加推力
摩擦力
土体损失
Mindlin解
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周围土体附加应力分析
Mindlin解
镜像法
附加应力
正面推力
摩擦力
土体损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洞桩法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铁道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地铁施工 洞桩法 地表沉降 土体变形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路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433
字数 3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06.2018.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军林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3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铁施工
洞桩法
地表沉降
土体变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工程学报
月刊
1006-2106
11-3567/U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8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