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观·物"从唯识学和现象学两个角度看,从静态结构到缘起发生,都有不同的理解,亦有相通之处.将唯识学与现象学这两种哲学视角下的主客体关系进行异同比较,贯穿真理与艺术、心灵与感受、诠释与现象等多个范畴,有利于考察不同类型的哲学范式,构建起不同文化话语之间的桥梁."观·物"的静态结构并非仅包含于理论哲学领域,动态发生结构亦非仅包含于实践哲学领域,在考察二者时需避免过度诠释.
推荐文章
胡塞尔现象学视域下的批判哲学
胡塞尔
现象学
康德
批判哲学
关注日常生活的建筑现象学与中国式缺失
建筑现象学
场所精神
空间知觉
中国式缺失
现象学与中国当代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
建筑设计
现象学
中国传统思想
现象学与场所精神
现象学
还原
存在
场所
场所精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观·物——唯识学与现象学的视角
来源期刊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唯识学 现象学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5
页数 8页 分类号 B20
字数 98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5804.2018.04.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唯识学
现象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双月刊
2095-5804
10-1136/C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7层
82-41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