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诗两首》中的一首。对于刚进人高中学习的新生而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概念,并透过意象把握诗歌主题。然而,这一学习重点在本课的完成上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为了避免生硬、艰涩地向学生讲解意象的概念,笔者通过诵读、想象、创造电影脚本等多种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文本中“雨巷”“我”“丁香姑娘”等主要意象的象征内涵,以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形象而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体味意象 感受形象 理解诗歌内涵——以《雨巷》为例
来源期刊 成才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诗歌主题 《雨巷》 意象 形象 感受 内涵 体味 学生体会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33.3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华丹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诗歌主题
《雨巷》
意象
形象
感受
内涵
体味
学生体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才
月刊
1005-6467
42-1090/C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兴业路136号武汉出版
38-43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7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