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当前的研究中,5个氟取代和3个氯取代的1,3-二羟基氧杂蒽酮(化合物11-18)被一步合成,它们的产率在48%和72%之间.在这8个化合物中,化合物12和15-18被首次报道.化合物1-19的全部或者部分抗肿瘤、抑制酪氨酸酶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被检测.对于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化合物1-2、4、6-7、10-15和19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活性,特别是7位含有2,4-二氟苯基的化合物10显示出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8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约为22%.在大鼠中,化合物1-3、6、9、12和18-19明显地抑制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且,化合物2和3的作用最为显著.这些结果显示化合物1-4、6-7、9-15和19是有希望的先导化合物,可用于进一步结构修饰.
推荐文章
含氮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效应
姜黄素类似物
合成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抑制动力学
甘草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酪氨酸酶
甘草
VitC
黑色素
地榆多酚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
地榆
多酚
纯化工艺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杂蒽酮的合成和抗肿瘤、抑制酪氨酸酶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学(英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氧杂蒽酮 合成 抗肿瘤 抑制酪氨酸酶 抑制血小板聚集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7-25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R916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杂蒽酮
合成
抗肿瘤
抑制酪氨酸酶
抑制血小板聚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学(英文版)
月刊
1003-1057
11-2863/R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1992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6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8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