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机械传动       
摘要:
以某渐开线直齿圆柱增速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基于Hertz接触理论与Archard磨损公式,推导齿轮副齿面接触应力与相对滑动速度,建立齿轮副非均匀磨损模型,计算了不同循环次数下齿面磨损深度;基于势能法推导基圆与齿根圆不同位置下轮齿非均匀磨损时变啮合刚度解析公式,研究了非均匀磨损对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磨损深度在渐开线齿廓上分布不均匀,节圆附近的磨损最小,齿顶齿根处磨损深度较大,且齿顶处累积磨损深度最大;齿面磨损深度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随磨损深度增加而减小,且双齿啮合区刚度减小量大于单齿啮合区.
推荐文章
齿轮故障对直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研究
齿轮故障
时变啮合刚度
直齿轮副
考虑时变摩擦的直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直齿轮副
时变摩擦因数
时变啮合刚度
影响因素分析
势能法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改进计算方法
时变啮合刚度
改进石川公式
有效齿根圆
内啮合传动
基于改进能量法的行星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求解
行星齿轮
啮合刚度
裂纹
故障激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增速齿轮副非均匀磨损时变啮合刚度研究
来源期刊 机械传动 学科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非均匀磨损 势能法 时变啮合刚度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19.1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腾蛟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107 2539 29.0 48.0
2 何泽银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17 14 2.0 3.0
3 孙世政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13 6 1.0 2.0
4 唐伟迤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渐开线齿轮
非均匀磨损
势能法
时变啮合刚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机械传动
月刊
1004-2539
41-1129/TH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49号
1977-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08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14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