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了研究多开口结构形式对甲板板架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种不同开口形式的双层板架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双开口甲板结构和舷侧开口板架结构的失稳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能力,得到多开口甲板板架结构在逐步崩溃过程中甲板各处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开口角隅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随着轴向压缩载荷逐渐增大,开口中部甲板应力急剧上升,多开口结构最终均在最大开口的中部发生失稳破坏;甲板开口尺寸对结构初始轴向刚度的影响显著,舷侧开口结构则在弹塑性变形阶段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结论]所提实验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此类甲板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厂房开洞板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开洞
极限承载力
塑性理论
双向板
浅析输电塔架断线下的极限承载力
输电塔架
极限承载力
破坏形式
条形板抗拔承载力塑性极限分析
锚板
抗拔力
对数螺旋线
极限分析
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研究
溶洞
顶板
扩大基础
有限差分法
极限承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开口甲板板架结构极限承载力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舰船研究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多开口甲板 舷侧开口 极限承载能力 失稳破坏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结构与装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0
页数 6页 分类号 U661.43
字数 33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693/j.issn.1673-3185.0127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卫国 武汉理工大学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7 1190 19.0 25.0
5 孔祥韶 武汉理工大学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1 240 9.0 14.0
9 周红昌 武汉理工大学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 1.0 1.0
13 袁天 武汉理工大学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开口甲板
舷侧开口
极限承载能力
失稳破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舰船研究
双月刊
1673-3185
42-1755/TJ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张之洞路268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7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89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