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零余子的现代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文献中关于零余子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零余子的播种、繁殖、栽培等方面,关于零余子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期,动物实验也较为简单,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对仅有的几种药理作用并没有明确作用机制及具体作用的靶点;②当前并没有以零余子为组方的中成药,且具体临床疗效仅限于古籍记载,现代临床应用的报道稀少,并没有完全将零余子真正纳入临床应用;③目前学者对于与零余子同根生的山药研究相对广泛,涉及抗氧化、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抗肝损伤、抗病毒等众多方面,但关于零余子的研究仅停留在降血糖、抗疲劳、抗氧化这几方面,其他方面的现代研究近乎空白,应开展零余子多种功效的现代研究,扩大零余子的应用范围;④零余子的抗氧化作用仅限于体外化学实验,应补充动物药理实验以证明零余子的具体功效,从而为零余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推荐文章
山药零余子组培快繁研究
山药
零余子
组培快繁
培养基
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的鉴别
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
黄独零余子(Dioscorea bulbifera L.)
延胡索乙素
鉴别
山薯试管零余子的诱导
山薯
试管零余子
试管薯
蔗糖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零余子药用探讨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零余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述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9-5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9.03.1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苗明三 511 8408 45.0 69.0
2 白明 119 557 13.0 18.0
3 冯昱 3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零余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