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层状围岩隧道在施工扰动下极易出现拱部严重超挖、掉块、离层、弯折、坍塌等工程问题,快速准确地确定围岩松动圈的范围和分布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支护设计参数以及消除安全隐患十分重要.以延安安塞经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大梁峁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岩层倾角分别为0°,15°,30°,45°,60°,75°和90°的层状围岩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围岩松动圈的范围及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岩层倾角为0°(水平)时,围岩松动圈范围最大,且出现在隧道拱顶处,松动圈范围为1.6~2.6 m;岩层倾角为0°和90°时,围岩松动圈沿隧道轴线对称分布;岩层倾角为30°,45°,60°,75°时,围岩松动圈呈不对称分布,且存在偏压现象.
推荐文章
煤矿巷道层状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发育规律
层状围岩
松动圈
发育规律
煤矿巷道
声波速度突变
近水平层状岩体的松动区分布范围探讨
层状岩体
监测
松动区
声波监测
顶拱
地下洞室开挖爆破围岩松动圈的数值分析计算
开挖爆破
数值分析
损伤系数
围岩松动圈
地下洞室
地下洞室开挖爆破围岩松动圈的数值分析计算
开挖爆破
数值分析
损伤系数
围岩松动圈
地下洞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倾角层状围岩隧道开挖松动圈的范围与分布
来源期刊 铁道建筑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松动圈 数值计算 层状围岩 倾角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隧道与地下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7
页数 3页 分类号 U451
字数 24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1995.2019.09.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睿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9 112 6.0 8.0
2 邓祥辉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2 199 9.0 12.0
3 赵志清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 2 1.0 1.0
4 姚军 4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公路隧道
松动圈
数值计算
层状围岩
倾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建筑
月刊
1003-1995
11-2027/U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2-405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468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437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