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无线通信的高速发展,自由空间环境中存在丰富的电磁能量,可作为低功耗器件的有效能源补充.但环境中分布的电磁能量存在位置未知、频率未知以及功率不均等特点,而现有的采用定向接收天线的电磁能量回收系统在此环境下通常存在回收效率低下、尺寸大的缺点.针对上述局限性,本文分析其关键因素,从能量接收和能量转换两个关键环节提出新的策略,通过提升天线对分布在不同方向上的电磁能量的回收能力以及增强整流电路对不同输入功率电磁能量的转换能力来有效提升能量回收效率,实现了三种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准各向同性天线的回收系统能够对全方位空间上的电磁能量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基于全向天线的回收系统可更集中地回收水平方位所有角度上的电磁能量;基于宽输入功率整流电路的回收系统能够对天线收集到的不同功率的电磁能量进行高效转换.因此,本文提出的环境电磁能量回收的方案可以为能量回收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推动电磁技术在能量回收领域的发展和实践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推荐文章
混合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
制动能量回收
模糊逻辑
荷电状态
基于电磁能量回收和可调负载的可变阻尼作用
可变阻尼器
振动
能量回收
电磁发电机
负载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最优控制策略
电动汽车
再生制动
控制策略
能量回收
联合仿真
制动工况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回收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制动控制策略
能量回收制动
液压制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境电磁能量回收的新颖策略与方法
来源期刊 空间电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环境电磁能量回收 准各向同性天线 全向天线 宽输入功率整流电路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
页数 8页 分类号 TM724.1
字数 44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135.2020.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少勇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 0 0.0 0.0
2 邓文慧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 0 0.0 0.0
3 王水鸿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境电磁能量回收
准各向同性天线
全向天线
宽输入功率整流电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间电子技术
双月刊
1674-7135
61-1420/TN
大16开
西安市165信箱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2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