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降低燃料体系的碳排放,在锅炉实验系统中探究了用氨代替部分丙烷后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氨至少能替代摩尔分数为35%的丙烷进行燃烧供热;在富燃料燃烧条件下,当掺氨摩尔分数为35%时NO浓度比纯丙烷燃烧降低49%,CO浓度降低37.9%.因此,与纯丙烷燃烧相比,在一定的进料条件下,以氨作为丙烷补充燃料不仅显著降低CO2排放量,还能同时降低CO与NO排放浓度.掺氨燃烧后烟气中氧含量和烟气温度也为将来评价氨燃料的燃烬程度和低碳型锅炉的热效率提供参考数据.
推荐文章
柴油-丙烷发动机不同喷油提前角时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喷油提前角
丙烷
柴油
混合燃料
发动机
燃烧
排放
柴油机燃用柴油-丙烷混合燃料的性能与排放研究
丙烷
柴油
混合燃料
发动机
排放
异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研究
汽油机
异丁醇-汽油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甲烷/乙烷与甲烷/丙烷混合燃料着火特性
甲烷
混合
激波管
着火延迟时间
化学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氨-丙烷混合燃料降碳燃烧的排放特性
来源期刊 燃烧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混合燃料 丙烷 降碳燃烧 排放特性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7-264
页数 8页 分类号 TK16
字数 61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15/rskxjs.R201907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淞生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氢氨能源研究中心 5 29 1.0 5.0
2 胡晓慧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氢氨能源研究中心 11 24 3.0 4.0
3 陈锦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氢氨能源研究中心 3 0 0.0 0.0
4 王兆林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氢氨能源研究中心 4 1 1.0 1.0
5 周梅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氢氨能源研究中心 2 1 1.0 1.0
6 楚育纯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氢氨能源研究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合燃料
丙烷
降碳燃烧
排放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烧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6-8740
12-1240/TK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校内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