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伴随着一系列战争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签订而来的耻辱感与危机感,深深地激发了一些社会进步人士的救亡意识,他们开始试图将个人和国家的耻辱结合起来,并想要将其变成一种群体认知,以激发民众普遍的爱国救亡之情。在这一过程中,国耻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国耻教育主要是运用中国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国耻日,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推荐文章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
近代社会发展
开始
关于中国近代史几个问题的探讨
中国近代史
整体认识
近代化过程
探讨
中国近代科技衰败根源及认识误区
中国科技
衰败根源
误区
前景展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近代国耻教育的社会动员力量(1895-1927)
来源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中国近代历史 不平等条约 民族精神教育 爱国救亡 国耻教育 救亡意识 国耻日 耻辱感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1
页数 3页 分类号 K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士璟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9 0 0.0 0.0
2 陈迪雅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近代历史
不平等条约
民族精神教育
爱国救亡
国耻教育
救亡意识
国耻日
耻辱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历史教学
月刊
1009-3435
44-1142/G4
16开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
46-79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10
总下载数(次)
51
总被引数(次)
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