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3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嘧啶类衍生物,并用IR、1H NMR、13C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5种植物病原真菌即水稻纹枯、小麦赤霉、玉米小斑、油菜菌核和番茄灰霉病菌为靶标,对合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20mg/L时,其中的大多数都有着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甲基-4-(呋喃-2-基)-6-(对甲苯基)嘧啶(2c)和2-(1-吡唑-1-基)-4-(4-氯苯基)-6-(5-甲基呋喃-2-基)嘧啶(3d)对油菜菌核的抑制活性最强,其EC50值分别为0.072、0.077 mg/L,与市售杀菌剂氟吡菌酰胺(EC50=0.244mg/L)相比,具有更好的抑菌活性.与此同时,还测定了化合物2c和3d对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它们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15和0.121 mg/L,也比氟吡菌酰胺(IC50=0.356 mg/L)有更好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2c、3d和氟吡菌酰胺与SDH的结合能分别为-32.2,-31.8和-28.9kJ/mol,这表明它们对SDH的亲和力比氟吡菌酰胺更强.化合物2c和3d对SDH的抑制活性尚属首次报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2,4,6-三取代嘧啶衍生物作为琥铂酸脱氢酶抑制剂的研究
来源期刊 有机化学 学科
关键词 抑菌活性 嘧啶衍生物 分子对接 琥铂酸脱氢酶抑制剂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37-424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23/cjoc20200505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抑菌活性
嘧啶衍生物
分子对接
琥铂酸脱氢酶抑制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有机化学
月刊
0253-2786
31-1321/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85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86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