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存模式更强调教师角色的公共人身份,要求教师在具体叙事、行动情境及活动场域中超越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遵循公共生活的准则,体现公共人的实践特征,建构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在内的一体化的话语意识和实践意识.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公共产品,那就必须让这个公共产品在合作中对每个人产生无偏狭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公共行动意义的阐释是基于公共目的的意向性行动而展开的意义认知,无论他们的公共活动带有怎样的情境反思和问题意识,都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特定社会历史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离不开经常的必要的管理,如果不按照公共人的角色定位,就会出现“失态”“失语”“失声”,损害思想政治理论课角色的形象和声誉.
推荐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角色
批判教育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整合研究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资源整合
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角色
批判教育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资源刍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
教学
资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公共人角色互构研究
来源期刊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互构论 公共人 角色建设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101
页数 8页 分类号 G6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0.02.0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互构论
公共人
角色建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096-7349
45-1410/C
大16开
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197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214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