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BA/F3-JAK2V617F细胞构建BALB/c小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方法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芦可替尼组.接种前各组小鼠均接受1.0 Gay的全身辐照,24 h内分别接种不同浓度的BA/F3-JAK2V617F、BA/F3-Blank细胞,并给予相应药物28 d.末次给药后,采血、取材进行血液学检测、骨髓涂片、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外周血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升高,骨髓中粒细胞系、粒红比减少,红细胞系增加,体重明显下降,脾脏重量、脾指数明显增大;低剂量组HGB、脾指数显著升高,粒细胞系、粒红比减少.与高剂量组比较,芦可替尼组RBC、HGB、HCT、骨髓中红细胞系、脾脏重量、脾指数均明显降低,体重、骨髓中粒细胞系、粒红比均明显升高.空白对照组病理检测无明显变化;低剂量组胸骨骨髓造血活跃;中剂量组脾脏髓外造血,胸骨、股骨造血活跃;高剂量组脾脏髓外造血,腰椎、股骨、胸骨骨髓造血活跃;芦可替尼组胸骨骨髓造血活跃.结论 BALB/c小鼠经1.0 Gay剂量的全身辐照后,尾静脉注射BA/F3-JAK2V617F 1.0×106~1.6×106个细胞可成功构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生物学特点.
推荐文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症,真性
JAK2V617F突变
纯合子
杂合子
dFARMS检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V617F突变的研究
JAK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聚合酶链反应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JAK2V617F突变与Ⅰ型细胞因子受体相关性研究
骨髓增殖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受体,细胞因子
JAK2V617F
突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及其意义
维吾尔族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JAK2 V617F基因突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尾静脉注射BA/F3-JAK2V617F细胞构建BALB/c小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
来源期刊 中南药学 学科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JAK2V617F 动物模型 BA/F3细胞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7-64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39/j.issn.1672-2981.2021.04.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JAK2V617F
动物模型
BA/F3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药学
月刊
1672-2981
43-1408/R
大16开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42-29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2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61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