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微电子器件需求日益迫切,由纳米材料构造的微纳结构在降低尺度并获得特征性能上有着极大的优势.纳连接是从纳米材料构筑微纳结构的有效途径,目前实现纳连接的手段主要包括热烧结、激光烧结等.对比研究了不同连接方法形成的银电极的电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并对银纳米材料间的连接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相比于自连接及热烧结,激光烧结在降低电阻率及保持纳米结构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激光诱导下,银纳米带可在低温下实现互连,形成交联网络结构,从而降低银电极的电阻率,并显著改善其柔韧性.激光烧结电极的电阻率低至1.88×10-7 Ω·m,同时具有较好连接强度,经3000次弯折后电阻变化率仅为21.26%.
推荐文章
纳米银焊膏的烧结性能及其用于铜连接的研究
纳米银焊膏
烧结性能
连接
电子封装
纳米载银医用TPU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纳米载银抗菌剂
医用TPU
物理性能
热力学性能
抗菌活性
负载纳米银EVA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EVA
纳米银
复合发泡材料
原位还原
抗菌性能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聚酰亚胺电学性能研究现状
聚酰亚胺
杂化材料
电学性能
无机纳米粒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银纳米材料的纳连接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激光 学科
关键词 激光制造 银纳米带 自连接 激光烧结 纳米连接 银电极
年,卷(期) 2021,(8) 所属期刊栏目 课题二 激光制备纳米材料/结构及其用于低温连接的技术与装备及应用|Task 2 Laser Fabricat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Nanomaterials and 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Low Temperatu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187
页数 9页 分类号 TN24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CJL202148.0802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制造
银纳米带
自连接
激光烧结
纳米连接
银电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激光
月刊
0258-7025
31-1339/TN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上海800-211邮政信箱
4-201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9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105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