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可作为监测食品质量的一种手段,包括评估腐败潜在起因的方法,有显微镜方法V如D.E.F.T细菌扫描),预测微生物的组份(如三磷酸腺苷、肉毒素、焦葡萄糖酸、触酶等),或新陈代谢活力(染色还原、电阻抗)的物理和化学实验,预测微生物的组成份,如真菌毒素、免疫学试验(酶联吸
推荐文章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DNA的高效提取方法
食源性致病菌
基因组DNA
高效提取
三重荧光PCR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大肠杆菌O157
志贺氏肠杆菌
单增李斯特杆菌
三重荧光PCR
方法建立
初步应用
2011~2012年广西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药敏特性调查
罗非鱼
食源性致病菌
药敏特性
调查
广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食源性感染致病菌检测方法现状
来源期刊 检验检疫学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食源性感染 致病菌检测 食品微生物学 免疫学试验 肉毒素 触酶 大肠菌群 组份 微生物培养 增菌
年,卷(期) 199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源性感染
致病菌检测
食品微生物学
免疫学试验
肉毒素
触酶
大肠菌群
组份
微生物培养
增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双月刊
2096-8876
10-1701/R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北路甲3号
出版文献量(篇)
441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