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大量实验,测定了蚕蛹、茧层的红外吸收图谱,选择相应波长范围的红外涂料和红外灯泡,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堆放厚度条件下测定了蚕茧的干燥曲线,并与不采用红外线的干燥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外线未能够提高蚕茧的干燥速率。实验还测定了0.25~25μm范围内单片茧层的红外线透过曲线,结果表明,在所测范围内,红外线的透过率为零,这说明红外线无法穿透茧层。茧层的水分含量很低(约10%),蚕蛹的水分含量很高(约80%),蚕茧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除掉蚕蛹中的水分,但茧层包含着蚕蛹,红外线无法穿透茧层对蛹体进行快速干燥。而且,茧层的红外吸收率很低,也不能通过茧层快速吸收红外线热能,然后传给蚕蛹来提高干燥速率,这便是红外线不能提高蚕茧干燥速率的原因。这一结论对国内外蚕业界探讨蚕茧干燥的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推荐文章
胡萝卜红外干燥特性与干燥模型研究
胡萝卜
红外干燥
数学模型
水分扩散系数
干燥活化能
马铃薯红外干燥特性研究
马铃薯
红外干燥
Modified Henderson and Pabis模型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活化能
热泵干燥对草菇干燥速率及硬度的影响
草菇
热泵干燥
水分含量
干燥速率
硬度
红外辐射对浆纱干燥规律影响的探讨
浆纱
红外辐射
干燥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外干燥不能提高蚕茧的干燥速率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蚕茧 红外线干燥 蚕茧干燥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干燥过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886.22
字数 23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00.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成 广州大学轻化工程系 161 1515 22.0 28.0
2 刘晓国 广州大学轻化工程系 51 271 10.0 13.0
3 张学武 5 31 4.0 5.0
4 雷雨 广州大学轻化工程系 9 105 5.0 9.0
5 黄林山 1 5 1.0 1.0
6 梅博文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蚕茧
红外线干燥
蚕茧干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
月刊
1005-9954
61-1136/TQ
大16开
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7号华陆大厦《化学工程》编辑部
52-5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70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