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硅置于高纯石墨坩埚中使其在高温条件下熔化,坩埚内壁石墨自然熔解于硅熔体中形成碳饱和的硅熔体,在石墨表面形成SiC多晶薄层并通过改变工艺条件使薄层变厚形成厚约0.5 mm的SiC多晶薄片.X射线衍射(XRD)、Raman散射等分析表明所制备样品为3C-SiC多晶体.采用He-Cd激光325 nm线在不同温度下对实现样品进行了光致发光(PL)测试分析.PL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变化,PL发光中心发生蓝移,其中心由2.13 eV移至2.39 eV.
推荐文章
尺度可控纳米晶硅粉的液氮低温球磨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纳米晶硅粉
液氮低温球磨
晶粒尺寸
光致发光性能
SiC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SiC
纳米线
热蒸发
异质结构
光致发光
富纳米硅氮化硅薄膜光致发光机制
纳米硅
氮化硅薄膜
光致发光
发光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碳饱和硅熔体制备的3C-SiC薄片及其光致发光
来源期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熔体 3C-SiC 薄片 光致发光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5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N304
字数 17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2400.2001.04.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治明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83 498 11.0 18.0
2 杭联茂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3 0 0.0 0.0
3 马剑平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19 114 7.0 10.0
4 卢刚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16 38 3.0 5.0
5 雷天民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17 78 5.0 8.0
6 封先锋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22 106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熔体
3C-SiC
薄片
光致发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1-2400
61-1076/TN
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349信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5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878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