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亚热带植物科学       
摘要:
以Al(NO3)3显色法于510nm测定红花桑寄生枝叶提取液的吸光度,聚酰胺提纯,以芦丁为标准计算含量,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该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桑寄生叶最佳提取条件是溶剂为70%乙醇、料液比1∶35、80℃条件下提取3h;桑寄生枝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1∶15、80℃条件下提取3h.在对应条件下桑寄生总黄酮平均得率叶为9.47%,枝为5.25%.
推荐文章
响应面分析法优选桑寄生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桑寄生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响应面分析法
AB-8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红花桑寄生总黄酮的影响因子研究
红花桑寄生
AB-8大孔吸附树脂
总黄酮
吸附分离
影响因子
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酚类物质分析
红花桑寄生叶
提取物
溶剂
抗氧化活性
DPPH法
TEAC法
FRAP法
香椿嫩枝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香椿嫩枝叶
黄酮
提取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花桑寄生枝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来源期刊 亚热带植物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红花桑寄生 黄酮类化合物 正交实验 提取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4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49.741.5|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02.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炳华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99 897 16.0 22.0
2 刘剑秋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21 1293 20.0 27.0
3 苏燕评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0 97 7.0 9.0
4 刘育梅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0 88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159)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花桑寄生
黄酮类化合物
正交实验
提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亚热带植物科学
双月刊
1009-7791
35-1243/S
大16开
厦门市嘉禾路780号
1972-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83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46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