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构菌发酵过程中,pH值由降而升,其变化与碳源浓度有关.当葡萄糖浓度为0.5%时,接种后两天就开始回升,第3天可升至7.28.而浓度2%时,第5天pH才升到6.75.以蔗糖为碳源也有类似结果.因此当需要某范围pH以有利其活性成分产生时,碳源浓度应作主要因素考虑.
推荐文章
碳源浓度对微生物发酵产氢及铁还原特征的影响
葡萄糖浓度
发酵产氢
Fe(Ⅲ)还原
电子消耗比例
碳源类型对污泥沉降性能及丝状菌生长的影响
碳源
污泥沉降性能
底物贮存
丝状菌污泥膨胀
丝状菌
菌胶团菌
不同碳源、氮源对中国被毛孢固体发酵工艺的影响
中国被毛孢
固体发酵
核酸
生物量
腺苷
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厌氧氨氧化
无机碳源
有机碳源
混合营养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源浓度对构菌发酵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构菌 碳源浓度 发酵 酸碱度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发酵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S6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310.2002.05.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若芸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51 749 16.0 25.0
2 朱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21 219 8.0 14.0
3 王淑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4 15 2.0 3.0
4 杨金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4 43 2.0 4.0
5 王全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菌
碳源浓度
发酵
酸碱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