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X射线光刻相对于其他下一代光刻技术而言有许多优点,比如其工艺宽容度大、成品率高、景深大、曝光视场大、成本低等,更为重要的是,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于100nm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系统而言,它采用的波长通常为0.7-1.0nm,而当光刻分辨率达到50nm以下时,采用的同步辐射X射线波长范围应该为0.2-0.4 nm.探讨了在北京同步辐射381A光刻束线上进行50 nm X射线光刻的可能性.
推荐文章
50nm SOI-DTMOS器件的性能
50nm
SOI-DTMOS器件
模拟
亚50nm自对准双栅MOSFET的结构设计
双栅MOSFET
结构设计
侧墙效应
SCD
一种平场范围在30~50nm的平焦场光谱仪
平焦场谱仪
定标
毛细管放电
软X射线
亚50nm双栅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流体动力学模拟
流体动力学
双栅MOSFET
阈值电压
短沟效应
电子温度
漂移速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50nm及50nm以下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光束线设计
来源期刊 核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X射线光刻 同步辐射 束衍生法 光刻分辨率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新一代同步辐射技术及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1-32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305.7
字数 28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219.2004.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兵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中心 79 708 16.0 24.0
2 叶甜春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中心 200 911 14.0 18.0
3 彭良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4 141 7.0 11.0
4 张菊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1 136 6.0 11.0
5 陈大鹏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中心 79 466 10.0 17.0
6 韩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67 1000 16.0 30.0
7 伊福廷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38 150 6.0 10.0
8 谢常青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中心 50 258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X射线光刻
同步辐射
束衍生法
光刻分辨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技术
月刊
0253-3219
31-1342/TL
大16开
上海市800-204信箱
4-243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0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89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