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端粒主要结合蛋白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protein 1,TRBP1)与P53的体外结合,探讨P53通过端粒途径调节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人P53-GST融合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谷胱甘肽-SepharoseTM4B纯化后,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反应(pull down),Western blot检测反应物中P53和TRBP1的结合.融合蛋白中人P53包括野生型(1~393)、C端缺失体P53 N5(2~293)、N端缺失体P53 2C(95~393)、175单个氨基酸突变体P53 R175H(R→H).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显示,纯化的GST和4种P53-GST蛋白纯度在90%以上,且分子量与预计的完全一致.TRBP1的Western blot显示,野生型P53和P53-R175H均能沉淀MCF-7中的TRBP1,且结合力相似,而单独的GST则无沉淀TRBP1的作用.与野生型P53和P53 R175H相比,P53 2C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增加,P53 N5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减弱.结论:P53和TRBP1可以直接体外结合,P53的C端(293~393)是与TRBP1结合的结构域.P53和TRBP1结构域依赖性的结合可能与端粒动态变化所诱导的细胞活动有关.
推荐文章
RNA结合蛋白与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RNA结合蛋白
RNA-蛋白质
相互作用
蛋白质组学
内含肽介导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生物传感器
绿色荧光蛋白
内含肽
检测
蛋白互作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的核最近邻算法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相互作用
核最近邻算法
分类
蛋白质相互作用时序网络模型及动态性质分析
蛋白质相互作用
静态网络
时序网络
动态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53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的体外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关键词 蛋白质P53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体外结合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0-5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41.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1-167X.2004.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玲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154 1532 22.0 36.0
2 张波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152 883 16.0 23.0
3 郑杰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95 839 16.0 22.0
4 邹万忠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107 1713 21.0 3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蛋白质P53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体外结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167X
11-4691/R
大16开
195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6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8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