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适当条件下氧化多孔硅是提高多孔硅发光强度的良好途径.首次采用含CH3CSNH2的HF酸水溶液作为氧化剂对初始多孔硅进行了湿法阳极氧化,大大改善了多孔硅的发光强度,并研究了氧化电流密度、氧化温度、氧化时间等一系列因素对氧化多孔硅光致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电流密度1 mA/cm2,氧化液温度60 ℃,氧化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强光致发光;在此最优条件下得到的氧化样品较初始样品发光增强了18倍.
推荐文章
DBR对不同波长AlGaInPLED芯片发光强度的影响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铝镓铟磷
发光二极管
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
发光强度
反射率
增强硅中掺饵发光强度的途径研究
掺铒硅
发光二极管
发光效率
石英光纤通信
助熔剂对BaM:Eu2+蓝色荧光粉形貌和发光强度的影响
蓝色荧光粉BAM:Eu2+
助熔剂
相结构
发光强度
多孔硅的能带变化及光致发光的研究
多孔硅
退火
量子限制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湿法氧化对多孔硅发光强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光电子·激光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孔硅(PS) 湿法氧化 光致发光(PL)
年,卷(期) 2004,(8)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1-9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305.2
字数 30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5-0086.2004.08.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加法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7 107 6.0 8.0
2 陈松岩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68 248 8.0 12.0
3 蔡贝妮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4 13 2.0 3.0
4 曾明刚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4 44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孔硅(PS)
湿法氧化
光致发光(PL)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电子·激光
月刊
1005-0086
12-1182/O4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63号
6-123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85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