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受体结合区与其功能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方法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A的Asp683分别突变成为一系列带有不同电荷以及不同长度侧链的氨基酸,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分别探询电荷及立体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Asp683的一些邻近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的研究.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不同的突变导致了PA活性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Asp683电荷的改变对其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但当它突变为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时,PA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活性;而当Asp683突变为带正电的Lys后,PA却保留了相对较高的活性.结论 Asp683所带的负电荷在PA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PA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进行.
推荐文章
炭疽菌保护性抗原受体结合区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炭疽杆菌
保护性抗原
受体结合区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炭疽保护性抗原与炭疽毒素受体结合特征分析
炭疽毒素
炭疽保护性抗原
炭疽毒素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炭疽毒素受体及其与保护性抗原结合机制的研究进展
炭疽芽孢杆菌
炭疽毒素受体
保护性抗原
von Willebrand A型因子结构域
末端N-Ivdde保护的氨基酸的合成
氨基酸
保护基
Ivdde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炭疽保护性抗原受体结合区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炭疽保护性抗原 受体结合区 定点突变 细胞毒性实验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细菌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5-8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3
字数 31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4-5101.2005.11.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炭疽保护性抗原
受体结合区
定点突变
细胞毒性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月刊
0254-5101
11-2309/R
大16开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2-5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5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64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