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乌鞘岭隧道岭脊段由于位于祁连山断褶带内F4~F7断层"挤压构造带"中,地层中储存了较高的初始地应力,当隧道掘进至较软弱的千枚岩地层时,高地应力便通过千枚岩位移而卸载,使得隧道结构位移较大.本文通过收敛量测,对不同支护参数的4个实验段支护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得到能有效控制乌鞘岭隧道岭脊段高地应力条件下千枚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参数,指出翼缘较厚的H175型钢能提供较大的早期支护强度,特别是能保证钢拱架水平方向的安全与稳定.运用小直径岩石锚索锚固技术能对支护结构提供较大支护抗力,同时具有先柔后刚、先放后抗控制大变形的性能特征.
推荐文章
直立产状千枚岩隧道台阶法施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直立产状
千枚岩
隧道
变形控制
高地应力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高地应力
破碎围岩
大变形
隧道施工
围岩控制
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分级研究
高地应力
层状软岩
变形破坏规律
大变形
预测分级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地应力千枚岩大变形隧道支护参数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铁道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实验段 千枚岩 大变形 H175型钢 柔锚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隧道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51+.5
字数 55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06.2005.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俊波 16 159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138)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9(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实验段
千枚岩
大变形
H175型钢
柔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工程学报
月刊
1006-2106
11-3567/U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8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