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建立TPA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及防止血管再狭窄的新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并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观察外源性TP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获有效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TPA蛋白表达定量检测结果为647.8 ng/(106细胞·24 h),未转pcDNA3.1(+)TPA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得为19.2 ng/(106细胞·24 h);发色底物法测得外源性TPA活性为125.0 U/(106细胞·24 h),未转pcDNA3.1(+)TPA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得为5.8 U/(106细胞·24 h).提示:pcDNA3.1(+)TPA转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外源性TPA基因获有效表达,为TPA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前提基础.
推荐文章
pcDNA3.1(+)/ATP7B对TX小鼠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
Wilson病
pcDNA3.1(+)/ATP7B
TX小鼠
成纤维细胞模型
铜/代谢
芦荟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芦荟凝胶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蛋白印迹
利用同源重组构建BMP6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研究
同源重组
成纤维细胞
BMP6基因转染
RT-PCR
Western Blot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cDNA3.1(+)TPA构建及其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活性
来源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基因治疗 pcDNA3.1 皮肤成纤维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Q78
字数 40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05.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勇 中南大学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4 422 10.0 17.0
2 夏家辉 中南大学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0 368 11.0 17.0
3 赵迪成 中南大学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基因治疗
pcDNA3.1
皮肤成纤维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月刊
1001-6325
11-2652/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5号
82-35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5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