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锻炼项目、强度和时间对大学生焦虑、抑郁及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2004-05/06以中原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测查对象,运用自编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练情况调查问卷、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TSCS)为测量工具,对大学生身体锻炼项目、时间及强度等因素与焦虑、抑郁及自我概念等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和无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在焦虑、抑郁和自我概念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②男、女大学生锻炼者在焦虑、抑郁及自我概念方面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③长时间的乒乓球、羽毛球锻炼(M=32.237,n=11)和中等时间的身体素质类练习(M=35.237,n=50)更容易取得焦虑方面的心理效益;采取小强度或中等强度锻炼(M=37.059;M=37.358)较大强度锻炼(M=41.866)更适宜减轻焦虑程度(P<0.01).④不同的锻炼项目、强度和时间对改善有锻炼习惯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乒羽类项目(M=282.816)和素质类项目(M=280.442)较足蓝类项目(M=264.488)更易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P<0.01);而小强度的锻炼(M=283.957)比大强度锻炼(M=265.401)更易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P<0.01).结论:改善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种类的运动疗法.
推荐文章
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
抑郁
自我概念
应对方式
大学生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作用
社交焦虑
自我概念清晰性
负面评价恐惧
大学生
调节作用
肢残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增强相关性研究
肢残大学生
体育锻炼
自我概念
心理健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锻炼项目、强度和时间对大学生焦虑、抑郁及自我概念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学生 焦虑 抑郁症 自我概念
年,卷(期) 2005,(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9.7
字数 48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08.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学砦 中原工学院体育部 17 104 4.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90)
二级引证文献  (311)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1(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2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3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4(3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5(3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7(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8(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9(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运动疗法
学生
焦虑
抑郁症
自我概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