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纳米压痕仪研究了单晶铜和单晶硅径向纳动的运行特点和损伤过程.结果表明:径向纳动的残余压痕深度随循环次数增加急剧减小,而纳动循环中载荷-位移曲线在闭合前表现为1个迟滞环;试样在首次径向纳动循环中耗散的能量最大,其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材料的接触刚度和弹性模量在最初几次纳动循环中增加较快,随后变化趋于平缓;尽管2种材料的压痕投影面积均随纳动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但由于损伤机制不同,使其径向纳动损伤显示出各自不同特点,其中单晶铜主要表现为压痕边缘的皱褶堆积,而单晶硅表现为塑性区边界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推荐文章
单晶硅材料的1064nm Nd:YAG脉冲激光损伤特性研究
激光损伤
单晶硅
单脉冲激光
自由振荡激光
铜离子催化作用下单晶硅表面微纳结构的制备
硅基体
微纳结构
铜离子
太阳能电池
纳秒和飞秒激光烧蚀单晶硅的超快诊断
超快光学
物质喷发
超快诊断
冲击波
等离子体
单晶硅微纳构件加工表面性能的时变性研究
蒙特卡罗方法
纳米加工
表面性能
时变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载下单晶铜和单晶硅的径向纳动与损伤行为研究
来源期刊 摩擦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纳动 径向纳动 纳米摩擦学 单晶铜 单晶硅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H117.3
字数 22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4-0595.2006.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仲荣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 207 3362 30.0 44.0
2 钱林茂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 22 124 7.0 10.0
3 张静宜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动
径向纳动
纳米摩擦学
单晶铜
单晶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摩擦学学报
双月刊
1004-0595
62-1095/O4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18号
54-4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4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98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