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数值计算、动模型试验、风洞试验、实车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列车流线型头部长度、宽度、高度及耦合外形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空气阻力和升力的影响,得到一系列理论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增加列车流线型头部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列车交会压力波随流线型头部长度增加而呈对数减小,头车阻力、升力绝对值均随流线型头部长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尾车阻力与流线型头部长度呈二次幂减小;②流线型头部纵向对称面最大控制型线从外凸到内凹,列车空气阻力、空气升力和交会压力波基本不变,减小鼻尖部位过渡曲线的曲率半径可以有效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③流线型头部俯视最大控制型线为方形时产生的交会压力波最小,尖梭形的头车空气阻力和升力绝对值较小;④减小列车空气阻力和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既矛盾又统一,列车气动头部外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推荐文章
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研究及外形、结构设计方法
列车空气动力学
外形设计
结构设计
不同头部外形高速列车气动性能风洞试验研究
高速列车
风洞试验
气动外形
气动力
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设计方法
流线型列车
外形设计
控制型线
NURBS曲线曲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列车空气动力性能与流线型头部外形
来源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列车空气动力性能 流线型头部外形 列车空气阻力 空气升力 列车交会压力波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5
页数 9页 分类号 U260.11|U260.2
字数 80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4632.2006.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红旗 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0 2657 31.0 49.0
2 周丹 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5 528 13.0 22.0
3 许平 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0 491 11.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153)
二级引证文献  (16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3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8(3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9(40)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列车空气动力性能
流线型头部外形
列车空气阻力
空气升力
列车交会压力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铁道科学
双月刊
1001-4632
11-2480/U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82-77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