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蚁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和蚁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因素,考察超临界CO2萃取蚁油的最佳工艺,并通过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6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0 min;从蚁油中分离出60个色谱峰,共鉴定了45个成分,主要含有(Z)-9-十八碳烯酸(48.278%)、棕榈酸(17.574%)、(Z)-9-十六碳烯酸(4.912%)、胆固醇(2.957%)等,蚁油成分以脂肪酸为主,还有多种直链烷烃结构.结论超临界C02萃取可快速、有效提取出拟黑多刺蚁的脂溶性成分,为拟黑多刺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推荐文章
超临界萃取拟黑多刺蚁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拟黑多刺蚁油
β-环糊精包合
正交设计法
麻黄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MS分析
麻黄
超临界CO2萃取
GC-MS分析
露兜簕超临界CO2萃取物GC-MS分析
露兜筋
挥发油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拟黑多刺蚁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拟黑多刺蚁 超临界C02萃取 均匀设计 气-质联用仪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与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3.5
字数 18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304.2006.06.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濮存海 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36 330 9.0 17.0
2 赵开军 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8 86 5.0 8.0
3 关志宇 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7 9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拟黑多刺蚁
超临界C02萃取
均匀设计
气-质联用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月刊
1005-5304
11-35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67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4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940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