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16、hst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的改变与其肿瘤发生、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70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8例垂体腺瘤,FCM技术检测40例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周期.结果垂体腺瘤中较广泛存在p16 mRNA和p16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分别为78.6% (55/70)和84.3%(59/70),两者成高度正相关(P<0.01).p16表达缺失或低下肿瘤的体积为2.21±0.72 cm3,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肿瘤的0.80±0.45 cm3 (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55.6% (10/18),非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13.3% (4/30),有显著性差异(P<0.01).hst表达阳性肿瘤体积为3.68±1.02 cm3,显著大于hst表达阴性肿瘤的体积2.16±1.12 cm3 (P<0.05).细胞增殖周期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DI、PI及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8±0.62、11.35±1.26和4.0±1.96,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7±0.31、7.28±0.80和1.95±1.02 (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形态属良性,却存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与其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肿瘤特性相关,并为垂体腺瘤的个体化诊治及预后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推荐文章
多肿瘤抑制基因P16与垂体腺瘤
P16
垂体腺瘤
细胞周期
构建P16慢病毒载体永生化心肌干细胞的探讨
P1 6 慢病毒
衰老
心肌细胞
增殖抑制
传代稀释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脑垂体腺瘤 p16、hst基因和细胞增殖周期检测及其调控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垂体腺瘤 p16基因 hst基因 细胞增殖周期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9.41
字数 26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399.2006.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世明 168 885 14.0 21.0
2 周岱 171 1038 16.0 24.0
3 吴士良 95 458 11.0 17.0
4 惠国桢 226 1343 18.0 25.0
5 马文雄 22 104 6.0 9.0
6 陈桂林 18 66 5.0 7.0
7 杜子威 16 86 6.0 9.0
8 韦永新 6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垂体腺瘤
p16基因
hst基因
细胞增殖周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3-0399
32-1674/R
大16开
苏州市十梓街1号
28-81
196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1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2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