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了黑糯玉米多糖的提取及两种脱蛋白分离工艺的比较.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黑糯玉米多糖,用两种改进的方法(氯仿-正丁醇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除蛋白质,以脱蛋白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L9(34)确定最佳脱蛋白分离工艺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最佳组合粗多糖得率及510nm处吸光值的差异.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正丁醇法比氯仿-正丁醇法的脱蛋白效果好,最佳水平脱蛋白率为70.69%,多糖得率仅为67.87%;氯仿-正丁醇法最佳水平脱蛋白率为51.39%,多糖得率为80.31%.本文建立的优化工艺可为黑糯玉米多糖的分离制备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茶籽多糖的提取及脱蛋白工艺研究
油茶籽
茶籽多糖
脱蛋白
酶法提取黑甜糯玉米多糖技术初探
黑甜糯玉米
多糖
纤维素酶
提取率
黑糯玉米新品种黑糯118
优质
黑糯玉米
黑糯118
选育
黑糯玉米栽培技术
黑糯玉米
播种
田间管理
采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糯玉米多糖的提取及脱蛋白工艺的比较
来源期刊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黑糯玉米 多糖 脱蛋白 正交实验 比较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科学·工程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13.4
字数 39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772.2007.06.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22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糯玉米
多糖
脱蛋白
正交实验
比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双月刊
1673-8772
34-1300/N
16开
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9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2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2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