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们结合量子受限效应,提出纳硅晶与氧化硅界面态发光模型来解释激光作用生成的纳米网孔壁结构的强荧光效应.将功率为50W、波长为1 064nm的YAG激光束(束斑直径0.05mm)照射在硅样品表面打出小孔,在孔内的侧壁上,有很特殊的网孔形结构,其中的网孔壁厚为纳米尺度,这里有很强的受激荧光发光效应,发光峰中心约在700nm处.我们将激光与硅样品的作用隔离于无氧化的环境里,分别比较了将硅样品浸入酒精、氢氟酸和水中的激光加工结果,其发光情况证实了该发光模型的真实性.优化激光加工的条件,我们获得了较强发光的样品.
推荐文章
含纳米硅氧化硅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
磁控溅射
纳米硅
光致发光
氧化硅薄膜
富纳米硅氮化硅薄膜光致发光机制
纳米硅
氮化硅薄膜
光致发光
发光机制
纳米晶硅多层薄膜的低温调控及其发光特性
纳米晶硅
多层薄膜
显微结构
低温过程控制
纳米粒子
光致发光
富硅二氧化硅薄膜的蓝色荧光特性研究
富硅二氧化硅薄膜
蓝光发射
非桥键氧空穴中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激光作用生成的纳晶硅与氧化硅界面态发光模型
来源期刊 贵州科学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激光辐照 纳米网孔壁 光致荧光增强 氧化硅界面态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7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32.1+2|O734+.3
字数 26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563.2007.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绍洪 74 407 11.0 16.0
2 黄伟其 40 77 5.0 6.0
4 刘世荣 中科院地化所 7 12 2.0 3.0
7 胡林 贵州省光电子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 15 70 4.0 8.0
8 许丽 11 49 5.0 6.0
9 吴克跃 6 19 2.0 4.0
10 秦朝建 中科院地化所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辐照
纳米网孔壁
光致荧光增强
氧化硅界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贵州科学
双月刊
1003-6563
52-1076/N
大16开
贵州省贵阳市陕西路1号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2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23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