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E.coli DH5α基因组为模板克隆莽草酸激酶Ⅱ基因(aroL),构建质粒pMD-aroL,经HpaⅠ、BsaBⅠ酶切后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得 pMD-aroL::kan,利用pKD46的λ重组系统,用该质粒上的kan及两端的aroL同源序列替换E.coli Top10F′基因组上的aroL基因,再运用质粒pCP20编码的FLP重组酶消除kan基因.Southern blot证实基因敲除是成功的,测序结果表明kan已经从基因组上消除,摇瓶发酵显示构建的基因工程菌的莽草酸产量是原始菌株的1.57倍.
推荐文章
用Red重组系统快速敲除大肠杆菌aroL和aroK基因
Red重组系统
基因敲除
大肠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质粒
莽草酸激酶
大肠杆菌menA敲除对CoQ积累的影响研究
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menA基因
CoQ
同源重组
大肠杆菌sdaA、sdaB、pgpB基因的敲除及其对磷脂酰丝氨酸合成的影响
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磷脂酰丝氨酸
Red重组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
大肠杆菌aro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aroE 基因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奎尼酸脱氢酶
聚合酶链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肠杆菌 aroL 基因敲除及其对莽草酸合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aroL 基因敲除 Red重组系统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6-3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Q96
字数 37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27-7104.2007.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伯生 4 27 3.0 4.0
2 任大明 3 19 2.0 3.0
3 付小花 1 16 1.0 1.0
4 高益范 1 16 1.0 1.0
5 郝思捷 1 1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roL
基因敲除
Red重组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27-7104
31-1330/N
16开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4-193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578
论文1v1指导